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基金 > 正文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中国的核电发展为世界提供典范

澎湃新闻获悉,应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4月8日到访中国,首站赴海南昌江实地调研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工程。格罗西高度肯定中国在世界核电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并为中国小堆的发展点赞。

格罗西说,中国通过大规模建设核电站及推广小型模块堆技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能源解决方案;中国的核电发展为世界提供了典范,玲龙一号示范工程为全球小堆发展树立了标杆。

作为一种安全、经济的核电新堆型,模块化小型反应堆具有高度的安全性、良好的经济性、功率规模的灵活性和特殊厂址的适应性。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义,小型堆是指电功率30万千瓦以下的反应堆。相较于更为外界所熟悉的华龙一号,玲龙一号相当于前者的“小兄弟”,发电功率12.5万千瓦,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亿千瓦时。

玲龙一号是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审查的陆基商用模块化小堆,是我国在核电自主创新上的重大突破,其建设经验将为国际社会提供小堆工程范本。中核集团于2010年正式启动玲龙一号专项科研工作,2016年4月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通用安全审查。

每台玲龙一号机组所发电量可满足52.6万户家庭生活所需,一户按三口人算,可供100多万人使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8万吨,植树造林750万棵。

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介绍,与华龙一号的分散布置相比,玲龙一号最突出的特征是一体化设计、模块化建造等,建成后不仅可以用来核能发电,还可用于区域供热、海水淡化、工业供热等。

据澎湃新闻了解,玲龙一号示范工程是商业性示范工程,用以验证设计、制造、建造和运行技术,积累小型核电站的宝贵经验,在未来能源市场上作为其它能源以及大型核电站的有力补充,逐步开辟小型反应堆的商用市场。小型堆在新一轮核能技术变革和国际产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全球范围内正在开发的小型堆技术有超过80种,美、俄、英、日、韩等核电大国均将小型堆技术列入国家战略。

“发展核能是全球脱碳与环境保护的关键路径,未来核能发展潜力无限。”格罗西在同期举行的小堆国际公众开放日上表示,小堆技术凭借建设周期短、占地少、供应链灵活等优势,既能改善能源结构,又能助力碳减排目标实现,尤其适合土地资源有限的国家。此外,核能还有很多用途,比如在治疗癌症、发展农业等方面,核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天,《中国小型模块堆通用用户要求文件》正式发布。该文件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组织实施,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清华大学、华东电力设计院等十余家单位大力支持。该文件共包括25个章节,从目标、政策与原则、总体技术指标及详细技术要求四个层次提出了1180余项、8000余条具体要求,凝练了中国在小堆设计、建造、运营管理与监管等方面的智慧和实践经验,填补了国内小堆技术标准化的空白,为加速小堆产业化部署提供依据。

此次发布不仅建立了中国在小堆开发和应用领域技术话语权,标志着中国小堆技术自主创新及国际合作进入了新阶段,将更有效助力我国小堆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应用,为全球尽早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中国方案。

有话要说...